(资料图)
“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在今年开展的居民区“走四百”常态化走访工作中,曹杨新村街道北梅园居委会坚持把居民的心声当做社区工作的指南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社区干部们不仅仅满足于提供基础服务,更在于倾听心声,化解烦忧,为居民排忧解难。在每一次走访中,他们都用真情串起社区的凝聚力,用实际行动构筑起民生的幸福感。
黄旭飞,一个平凡的居委干部,在“四百”走访中展现了非凡的耐心和关怀。某天,她从小区一楼组长处得知,家住某号一楼的独居老人俞阿婆,已连续多天未曾谋面。得知这一情况后,黄旭飞停下手中的工作,一路小跑着朝俞阿婆家的方向赶去。“俞阿婆在小区独居已有10余年,目前虽已是87岁高龄,但平日里身体还算健硕,时常还会出门遛个弯。”黄旭飞说,“这次邻居反映已有许久未见到阿婆本人,不免有些令人担心。”在敲了几次俞阿婆家的门后,黄旭飞却一直没有等来回应。她起初认为,或许是老人行动不便,反应较慢。于是她并没有匆忙离开,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耐心地又敲了几回。然而,大门依旧紧闭。此时,黄旭飞的担忧与焦虑逐渐升腾,但她仍未放弃。她知道,即使是反应缓慢,老人也会先应一声,然而这次的情形有些不同,一切都出乎意料的安静。面对这一异常情况,黄旭飞当即决定绕道阳台,透过窗户往里窥视,却惊见俞阿婆瘫坐在地上......见此情景,黄旭飞毫不犹豫地拨开阳台前的绿植,攀上窗台,在她的大声呼唤下,俞阿婆费力地举起了一只手......
眼见老人意识尚存,黄旭飞立刻联系了她的家人。可是,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到。情况紧急,黄旭飞用力推开窗户,毅然决然地爬进阳台,进入到室内。此时,物业人员也赶到现场,大家齐心协力将俞阿婆扶起,并不断地鼓励和安慰老人。然而,救援行动还未结束,险情仍有可能随时发生,在等来家属后,黄旭飞积极配合协助老人的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就医。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俞阿婆脱离了危险,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社区干部实地查看空调外机滴水现场
在“四百”实地走访中,居委干部们还借助“社区云”平台,实现了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不仅是一张居民信息的电子名片,更是一本社区服务的智慧手册,嵌入了无数个细节,搭建起了居民与居委干部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记录每次走访,将居民的声音转化为数据,实现问题的集中处理。”北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是华说,“此外,通过‘社区云’上的‘居社互动端’、网上‘议事厅’等模块,居民们也可以更方便地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让社区服务更加智能和高效。”7月中旬,小区20号楼高层内的多户居民向“社区云”及居委干部表达了对空调外机滴水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关切。原来早前,由于并没有统一的安装标准,居民在安装空调外机时,位置相对随意,部分外机的出水口也并未接入排水管,致使水滴从高处顺势滴落,不断地“砸”向居民家的窗台或是雨棚,由此产生了噪音扰民的问题,给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每当夜深人静,空调滴水声响个不停,让人难以入眠。希望能够借着这次小区综合修缮的机会,对20号楼的空调排水管进行重新布管,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为小区营造一个更加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一户居民说。
水管布线绕着雨棚“走”
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细节上却出现了“杂音”。由于布管的走线会对途经的雨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坏,这让不少家中安装有雨棚的居民打起了“退堂鼓”。这一情况的出现,却并没有让社区放弃努力,相反,各方力量更加凝聚,为问题的解决展开了多轮协调与沟通。经过居委会、街道办、业委会以及物业的多方努力,除一户居民外,其他居民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维修工作,并希望尽快解决空调滴水噪音问题。而针对这唯一一户仍存在担忧的居民,居委会与施工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达成了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不损害雨棚利益的“折中方案”。“这户居民住在5楼,位于低楼层,在和居民以及施工方的沟通协商下,决定采用增设转弯接口的方案,通过绕过雨棚的方式,将水管布线引导到目标位置。这一方案不仅保护了雨棚的完整性,也顺利解决了排水管的问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范是华表示。
社区,是城市温暖的驿站;社区干部,则是这个驿站里的引路人。通过无数个温暖的小细节的堆积,社区变得更加人性化,居民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借助技术的创新,也使得社区干部们在履行为民服务使命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使社区治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同时也更具人情味。
吴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