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全球环境治理大计。本次大会由同济大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办,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承办。
此次大会根据不同主题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在绿色金融分论坛上,中国银行上海总部协同发展部总经理周伟荣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了实现可持续积极赋能,绿色金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据周伟荣介绍,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银行的重点战略之一。在绿色运营方面,建立了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个网点的碳足迹管理系统。总行、中银香港、伦敦分行及上海分行等多家机构的办公场所全面开展运营节能改造。湖州分行建成“碳中和”绿色智慧网点。作为资源集聚和配置机构,中国银行已设立绿色金融及行业规划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和行动指南,不断完善“1+1+N”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组织架构等方面确保绿色金融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资料图片)
周伟荣提出,金融机构可以从强化资源配置、发挥金融价值发现功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三方面发挥作用。
在强化资源配置方面,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的方式来支持特定的绿色行业和绿色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周伟荣表示,一方面,中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产业,并发挥投资、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租赁的组合化优势,为以上产业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方案,并积极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中行大力支持氢能、储能、碳捕集等节能减排领域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为完成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据了解,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是26,228万亿,同比增长51.22%,在绿色债券发行、投资方面均保持市场第一。
在发挥金融价值发现功能,助力生态价值实现方面,中行一方面加强自身绿色经营,另一方面从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大方面来支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价值发现功能。例如:创新“碳惠贷”“碳惠E贷”等绿色普惠产品;创新“碳配额”“排污权”抵质押贷款;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数、碳远期等碳金融产品,稳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助力绿色价值发现和生态价值转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另外,周伟荣也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ESG责任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出中国声音。本次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外学术、企业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协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五位来自金融机构及学界的专家以“绿色金融引领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下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和金融创新”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在金融服务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方面,周伟荣认为,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意见将有力推动能源质量的变化。其中,节约优先原则是基础原则,提升能源消耗的效率;同时基于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原则,平衡好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关系。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当前碳市场、碳交易平台已基本建立,作为银行希望早日加入,直接参与到市场建设过程中,把碳的价值发现出来。同时,银行网点多,线上线下的渠道丰富,客户群庞大,可以通过银行碳普惠产品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碳减排中。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