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歼-15首飞 航空工业图
东方网·演兵场8月31日报道:今天是国产舰载机歼-15首飞14周年。2009年8月31日,“飞鲨”歼-15第一次冲上天空,飞行13分钟后安全着陆,飞机刹停后,稳稳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至此,人民海军实现了舰载固定翼战斗机从零到一的突破,为走向深蓝海域、踏足星辰大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
图片说明:歼-15 航空工业图
众所周知,大部分航母本身的作战能力不强,主要通过搭载的舰载固定翼战斗机投射力量。诸如歼-15这样的战斗机可以用于攻击水面、水下、空中和地面目标,能远离陆岸实施机动作战,以攻为主,攻防兼备,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
图片说明:歼-15 中国军号图
14年一瞬间,“飞鲨”歼-15大步流星,从陆基试训到昼夜间起降航母,从海空突击训练到伙伴式加油,从单机放飞到空中编组作战,真正成为叱咤海空的猎手。不夸张地说,舰载机飞行员就是航母战斗力最锋锐的刀剑,他们守护在海空一线,翱翔在远洋大海,这些刀尖上的舞者不断在刀尖磨砺,尖刀在远海,戍卫空天。
他们磨练的,正是歼-15。
图片说明:歼-15夜间起降 航空工业图
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歼-15舰载战斗机要在这样一个跑道上进行起飞和降落,飞行员相当于直接和死神掰手腕。更重要是的,中国飞行员没有前路可循、没有经验可依,完全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短短十余年时间,以张超、戴明盟等为代表的勇士们驾驭着歼-15飞鲨闯过一个个难关,完成了从第一次起降到往返海天之间的华丽转身:
图片说明:歼-15伙伴加油 航空工业图
2012年,歼-15“飞鲨”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2017年,海军舰载机部队组织歼-15夜间着舰训练,攻克夜间起降技术难关;2019年3月,歼15进行伙伴空中加油,解放军航母的作战的臂弯再次延长。
同时,舰载机部队的培养模式也在不停迭代升级,从原先单一的固定舰载机飞行员改装到后续的高中生直接培养,标志着海军航母战斗力建设又迈出关键一大步。2020年,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昼间着舰资质认证。标志着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长路径、培养链路全面贯通,标志着“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培养路径全面走通。
除了舰载机飞行员这类软件实力不断提升,“飞鲨”歼-15的硬件条件也在不断提升。首先就是发动机实现国产化,以往歼-15战斗机一直使用俄制AL-31发动机,此举可能是考虑到舰载战斗机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更严苛,比如经常要面对高温、高盐雾的特殊作战环境,亦或者为了压缩新平台战机的新技术比例。
资料图:“太行版本”歼-15(视频截图亮度已调整) 央视截图
在此前央视的报道中,已经出现了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的歼-15画面,标志着国产四代战机已经实现全面实现动力国产化。
资料图:翼折叠状态的歼-15舰载战斗机 中国军网图
此外,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双发重型舰载机,歼-15起飞重量大、作战半径广,具有很好的战斗力提升潜力。然而,受限于研制周期短、项目立项早所限,目前服役的歼-15的技术水平和歼-11B类似,尚在使用老式的多普勒雷达,可以发射PL-8、PL-12空空弹,是一款标标准准四代战机。
资料图:歼-15弹射型和之前歼-15的多处改变
从目前公开的部分信息来看,歼-15战斗机很快会推出一款或者数款达到四代半水平的改进型号,如双座型、电战型等等。其中,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歼-15弹射型,其翼尖挂架部分从原先的歼-11B同款升级为歼-16同款,主要为了适配PL-10格斗弹;歼-15弹射型的机头取消了空速管的同时还更换雷达罩颜色,大概率航电系统也全面升级,采用了和歼-16同款的大口径有源相控阵雷达,看得更远、更多;此外,机头IRST、雷达罩和前缘机翼也略有调整。
顾名思义,歼-15弹射型最大改进还是在于可以通过弹射的方式放飞。在战斗机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弹射起飞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战斗机可以满油满弹起飞,直接提升单机作战能力;其次是出动效率更高,以便于在更短的时间内放飞更多战机。
图片说明:央视《国家记忆》截图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就是一款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的弹射型航空母舰。在不久前播出的《国家记忆》系列纪录片中,已经展现了海军航空大学的模拟训练中心,模拟弹射型航母放飞歼-15弹射型战斗机,并进行模拟对抗的画面。
资料图:新一代舰载机和航空母舰 央视《兵器面面观》截图
可以预见的是,尚未服役的福建舰形成战斗力虽然还需时日,但配套舰载机研制及储备人才训练早就进行中。外界普遍猜测,福建舰未来会同时装备歼-15和歼-35两款舰载机,其中歼-15弹射型将更多承担反舰、反辐射等对面攻击任务,而隐身的歼-35则会主要负责制空权的争夺,两者形成高低搭配。
说不定,解放军下一艘航母还有歼-15的身影,毕竟粗活、累活、重活,还是更适合它来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