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可谓是出尽风头。前段时间,大众找小鹏合作,要向小鹏取经,最近,宁德时代又开了新发布会,推出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全新电池。在这种技术驱动的大背景下,国产汽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进入了新阶段,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毫无疑问,国产新能源车,获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大量支持,但有支持的声音,就有反对的声音。
前段时间,有网友就提出一大疑问:电动化的汽车,是不是方向错了?这个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甚至冲上了热搜。根据该网友的说法,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路面上电动汽车较少。以日本和韩国的科技水平,推广环保省钱的电动车,理应比我们国内更简单,为什么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电动车在这些地方并没有取得领先呢?
基于这一现象,该网友又提出了三个理由,一是电动车并不环保,本质上还是化石能源的另一种消耗。二是衰减的电池需要更换,而这会带来高额的成本。第三则是更换下来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乍一看,外行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三大理由非常合理。但只要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三个论点,根本经不起推敲。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第一,通过翻阅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我们可以发现,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而来到2022年,清洁能源消费量的占比,又进一步上升到了%。由此来看,清洁能源的占比的增加是大势所趋,因此新能源汽车用电越来越环保的大前提,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更重要的是,从底层逻辑来说,电动车就是比燃油车要更加节能的。不管是新能源车也好,燃油车也好,把储蓄的能源转化为动能,都会产生能量的损失。燃油车的发动机,也就是内燃机,最顶级的发动机,能量转化的效率也仅在40%左右,再加上传动系统的损失,最终的转换效率,也仅有25%。反观电动车,能量转化效率能够达到惊人的87%以上。即便是结合上发电和生产汽油的过程,电动车的效率也依然能够达到燃油车的两倍。
如此来看,电动车更节能,更环保的论点,是绝对站得住脚的。
第二,价格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目前我国是有相关规定的。从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必需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而这已经超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里电池的理论寿命,约等于终生覆盖了。况且目前主流的厂商,有些已经推出了电池终身质保的服务。即便是车辆使用了十余年,到那个时候新能源车普及,电池的价格只会越来越实惠,担心这样的问题,多少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了。
第三,退役电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所担心的。但是近期央视新闻所发布的一期视频,解答了许多人的疑问。汽车电池退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续航能力不符合要求,而并非电池本身达到不可用的程度。这里绝大多数的退役电池,依然有着80%左右的储能能力,通过拆解和检测,这些电池是可以用在储能产品,电动自行车电池等产品上,并且还能远销欧洲。这样的循环利用,到2023年可以减少909万吨的碳排放。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电动车这么好,为什么日韩反而不愿意用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就是能源不够用。以日本为例来,2020年的化石能源发电比例高达80%,这和我国,以及欧洲各国的比例相比是有不小差距的。也就是说,在国内和欧洲发达国家象征着先进和环保的电动车,在日本却会成为不环保的代表。韩国的能源则是高度依赖进口,如果是大规模发展电动车,这两个国家的电网和能源,根本就无法负荷这方面的需求。
而这个原因,又进一步带来了第二个原因:日韩的电动车技术落后。尽管有着完善的电池产业链,但日韩因为能源的限制,电动车的水平停滞不前,使用体验自然也就被国产汽车拉开了差距。但国产汽车想要去到日韩,成本问题又比较难解决,价格上相较于日韩本土的燃油车没有优势。普通工薪家庭的选择,自然还是会更倾向于看上去更实惠的选项。
基于这两个原因,再去推导日韩电动车稀少的这个现象,就显得合理了不少。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和欧洲的大获成功,已经足以证明这个领域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国产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走到了世界前列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崎岖艰难,但有着强大的产业链,还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市场,更高的话语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