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近日,央媒纷纷聚焦浙江“千万工程”。错落有致的农家房、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文艺古朴的矮院墙……在实地探访中,位于杭州市西郊的余杭区小古城村的矮院墙成了一大亮点。
高墙变矮墙,是小古城村近年来成为长三角自驾出游新晋“打卡点”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以前家家户户高院墙,都把好视野挡住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经过协商沟通,当地村民一致同意把自建的高围墙降下来,以开放式的邻里空间换来环境的美化、关系的亲近,大大提升了“彬彬有礼”的乡村文明成色。
墙推倒了就是桥。小小的一面墙,不仅隔开的是空间距离,更是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有形的墙倒了,无形的桥就有了,敞开心扉、赤诚相见,频繁的人际交流,缝合社会缝隙,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气神。这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乡村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也是乡村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影响深远。做好“三农”工作,重在推心置腹、以心换心。以“千万工程”撬动“三农”,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从群众的获得感中挑出发展的着力点。在舟山新建村,“垃圾村”蝶变成“示范村”;在余村,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绿水青山绘就幸福靠山;在横山坞村,泥泞小路成竹林花海……一个个小村庄的蜕变,映照出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哲学,更见证出消除隔阂就能形成共识的思想之源。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与人民群众搭起心连心的桥梁,是一种治理能力,也是一种治理智慧。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能在复杂多变中找到不断前进的精神密码。
标签: